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"添光加彩"

    信息发布者:wf6161
    2017-04-19 19:51:22   转载
    来源:陕西日报     

      政策扶持。早在2012年4月,蓝田县就制定印发《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》,提出"农业园区化,园区景区化"的发展理念,全力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。在2014年8月,又通过《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》重点支持休闲农业观光园、休闲农庄、休闲农家乐的建设,落实县级土地、财政、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,用来指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。先后出台《蓝田县旅游市场联合执法长效监管工作方案》、《蓝田县2016年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》,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,加强行业管理;编制完成《蓝田县乡村酒店评星定级标准和管理规范》,调研起草《蓝田县农家乐评星定级标准和管理规范》等文件。

      做优配套。积极推进县域农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先后完成了部分镇村道路提升改造和旅游景观道路建设,启动横岭地区华玉大道规划,筹备建设白鹿原旅游专线;推动环山路绿化提升改造和秦岭北麓峪口环境提升;按照水利风景区建设标准,启动辋、灞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,整体提升灞河生态产业带景观品质;完善王顺山、水陆庵、汪锋故居、蓝田猿人遗址景区绿化、停车场、道路、旅游标识等配套设施建设;启动蓝田县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系统建设,不断提升蓝田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服务配套能力。

      建设景点。积极推动旅游特色乡村建设,打造汤峪、玉山两个省级旅游名镇以及葛牌红色古镇、洩湖镇簸箕掌村、小寨镇董岭村、焦岱镇鲍旗寨村、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和白鹿原影视文化基地等一批美丽乡村新锐景点。启动汤峪5A级景区创建,做大做强"天下第一名汤"品牌。积极实施环山路绿道示范,峪口治理,见缝插绿、见空增绿和城乡道路绿化、美化、亮化等工程,拆除违章建筑和广告牌,取缔关停砂场、采石采矿点。在城乡环境全面治理的同时,建设了桐花沟村、青坪村、野竹坪村等一批美丽乡村,按照"关中留水、柔性治水"理念,建设"十里稻乡""千亩荷塘"景观长廊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,促进了农区变景区,田园变公园,农房变客房,青山变金山,劳动变运动,空气变人气,农产品变旅游礼品。

      加强推介。加大蓝田旅游宣传推广力度,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《美丽中国乡村行》栏目多次聚焦蓝田乡村旅游;陕西电视台《七女秀陕西》栏目、西安电视台《快乐旅游》栏目先后宣传推介蓝田旅游。2016年以来,相继编印了《蓝田名厨名食》、《蓝田旅游攻略》、《蓝田旅游交通图》、《蓝田旅游宣传折页》等宣传册,全面介绍蓝田历史文化旅游特色;在西安火车站、大雁塔北广场、钟楼等黄金地段利用户外LED进行旅游宣传推介;并在交通干道沿线设立"人文山水蓝田,丝路生态慢城"、"星期天到蓝田"系列单立柱、跨线桥大型宣传广告,制作布设旅游景点导视系统、宣传道旗、蓝田八景展架、蓝田旅游展板、"蓝田白鹿原"大型户外宣传体,多形式、多媒介、全方位、多角度推介蓝田旅游。

           全力开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

      作为西安市农业和旅游大县,蓝田先后取得"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"、"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"、"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"一系列国家、省、市各级试点示范称号。汤峪镇被列为国家特色小镇,玉山镇被列入省级文化旅游名镇,"汤峪温泉休闲旅游聚集区"、"簸箕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聚集区"跻身市级服务业试点聚集区。蓝田将以荣获"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"为契机,全力开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。

      深度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内涵。一是依托资源,凸显特色。以县域内资源为依托,深入挖掘资源内涵,牢牢把握资源的独特性、唯一性、稀缺性特征,进行重点打造和宣传包装,加大蓝田玉、灞源豆腐干等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的开发力度,规划建设以玉石、农产品、餐饮为代表的特色街区,不断完善"吃住行游购娱"等旅游要素,丰富和发展了蓝田旅游品质内涵,凸显资源特色。二是前后有序,轻重有别。先期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中开发难度小、易于被市场认可的资源,逐步形成地方特色,后期将重点放在文化品位高、开发难度大、影响力强的资源上,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。三是自然人文,相得益彰。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,充分挖掘与农村、农民、农业以及与历史文化传承密切相关的资源,各类非遗展演、秦腔、舞狮、锣鼓等特色民俗文化表演让广大游客交口称赞,蓝田猿人遗址、蔡文姬纪念馆、王维辋川别业等人文景区,生动传神地讲述着史前文化、精彩传奇和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,从资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着手,融合资源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,让游客感受蓝田生态之美、山水之美、乡村之美,尽显民俗魅力,提升旅游产品品质。

      全面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。依托县域资源,重点打造蓝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七大模式。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型。利用蓝田临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地缘优势,依托市民农庄和现代农业园区,打造集农业生产、苗木花卉、大地景观、休闲观光、科普教育、体验参与等于一体的农业公园。二是美丽乡村型。以打造西川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,借助新型城镇化、移民搬迁区、产业园区"三区合一"等手段,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,打造美丽乡村展示型旅游产品。三是特色小镇型。以灞源、葛牌等为代表的古镇、古村落为载体,通过美化环境等细节包装,再现历史文化底蕴,打造文化体验、历史怀古等方面旅游产品。四是民俗风情型。以县域文化旅游资源、蓝田民俗风情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核心吸引物,开发诸如影视观光、民俗体验、非遗文化展示、特色美食品尝等类型旅游产品。五是农事参与型。以地方农耕文化和特色产品为核心吸引物,结合农业生产特点,注入体验型、娱乐型、休闲型元素,在正常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,开展观光、休闲、采摘、购物、品尝、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产品。六是特色民宿型。依托旅游景区周边的乡村,通过高起点规划,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,实现农房改造景观化、基础设施城市化、配套设施现代化、景观打造生态化,形成融住宿、餐饮、观光、休闲、运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度假型产品。七是创客小镇型。利用蓝田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农林物产,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各种功能性文创客创、健康养生产品,如森林氧吧、户外运动、温泉疗养、中草药养生、灞河创客基地等产品。

      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市场。积极培育具有蓝田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,开拓国内外市场。一是"一村一景"、"一村一韵"。以各镇、村核心资源为依托,按照"异类资源精品化开发,同类资源差异化开发"的理念,凸显蓝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特色,实现错位发展。二是整合资源,塑造"蓝系品牌"。依托蓝田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,通过核心资源整合,积极开发"蓝猿"、"蓝玉"、"蓝汤"、"蓝食"、"蓝果"等"蓝系品牌",提升蓝田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,增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。三是多管齐下,加大对外宣传。根据蓝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定位,对客源市场进行逐级划分,实施精准营销。在积极利用电视、报刊、期刊等传统媒介和微信、微博、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开展宣传的同时,积极策划旅游推介会、节日营销、事件营销,多管齐下,借助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平台,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。

      建立健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体系。在交通服务体系方面,重点完成横岭东西交通干线、白鹿原旅游景观大道、秦岭腹地交通路网建设和镇村道路提升改造,提升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的通达性与便捷性;实施旅游路网绿化、亮化、美化工程,沿线配建停车场、休憩设施、公厕、观景平台以及自驾游基地、房车基地、露营地、探险营地等配套设施。在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方面,建设县城、核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,印发旅游地图,设立旅游服务热线和投诉热线,推出全域旅游标识和导视系统,搭建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,提供信息咨询、旅游推介、互动体验等综合服务,推进数字景区、智慧旅游平台建设。在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方面,规范旅游市场管理,强化购物、餐饮、住宿等消费安全环境建设;在旅游景点的关键地方设置消防安全、游乐安全等标志,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。在便民服务体系方面,完善县城和主要旅游景点网络、通信、邮政、金融等便民设施,建设休闲广场、绿地公园等免费游憩场所,建设精品酒店、特色民宿、特色商业街区、电影院等餐饮、住宿、娱乐设施,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。在行政服务体系方面,制定蓝田县旅游行业规范与服务评定标准,强化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培训,实施乡村酒店、农家乐"蓝关驿站"A级品牌创建,提升旅游服务水平。

      大力培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用人才。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,通过高端人才带动产业发展。积极开展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涉农、涉旅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,选派有培养价值的骨干人才到高校学习深造,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。利用现有县域职业教育培养体系,针对农村从业人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,提升农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。以"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"为契机,积极开展针对应届大学生、退伍军人等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培训,鼓励他们以农村为主战场,深度参与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中来。

      蓝田将凭借"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"的新名片,创新发展思路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,积极打造农家乐与农业游、生态游等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绿,全力开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,追赶超越迈向新征程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